你是否经历过这样的场景:刚过上午十点或下午三四点,肚子开始咕咕叫好的股票配资平台,同时伴随心慌、手抖、出冷汗,甚至感觉注意力无法集中?这种"饿得心慌"的体验,让许多人第一反应是"低血糖了"。但医生提醒:这种直觉未必完全准确,背后可能藏着不同的生理机制。
正常人体的血糖值通常维持在3.9-6.1mmol/L之间。当血糖低于3.9mmol/L时,确实属于低血糖范畴。但临床观察发现,部分人群在血糖尚未达到诊断标准时,就会出现类似低血糖的不适感。某三甲医院内分泌科2023年统计数据显示,约68%的门诊患者因"心慌手抖"就诊,最终仅32%确诊为低血糖,其余多与交感神经兴奋、胃肠蠕动加快或心理因素相关。
这种差异源于人体的精密调节机制。当胃排空后,血糖会逐渐下降,此时胰腺会减少胰岛素分泌,同时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补充血糖。这一过程本应平稳进行,但部分人群因长期饮食不规律、胃排空速度过快或植物神经功能敏感,导致身体对血糖下降的耐受阈值降低。即使血糖尚未达到病理低值,也会触发交感神经兴奋,出现心慌、出汗等"假性低血糖"症状。
值得注意的是,糖尿病患者更需警惕低血糖风险。根据《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》,接受胰岛素或促泌剂治疗的患者,血糖低于3.9mmol/L即需处理。这类人群的"饿得心慌"往往是真实低血糖的预警信号,需立即补充糖分并监测血糖。
如何区分生理性不适与病理性低血糖?医生建议:若症状能通过进食快速缓解,且无糖尿病病史,通常无需过度担心;若频繁发作、伴随意识模糊或进食后仍不缓解好的股票配资平台,则需及时进行血糖检测及内分泌评估。日常饮食中注意规律进餐、选择低GI食物(如全谷物、杂豆类),可有效减少血糖波动带来的不适感。
富明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