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米筐投资专业炒股配资平台
这两天,8月份的经济数据集中出台,似乎更冷了。
先说房地产。
下面这张图,是过去20年的房价趋势图,非常直观。
从整体数据看,房价已经跌回到了9年前的2016年12月。但最重要的是,房价的下行趋势并没有触底,走势依然在向下,甚至连震荡和波动都很少见。
所以在数据发布当天的国家统计局解读会上,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:促进房地产止跌回稳还需要继续努力。
展开剩余83%按照传统思维,统计局对于即时数据的解释,一般都会自动向好,也就是不管好不好一律解释成在向好。
但这一次,好像有点不一样。
从8月份的数据看,一个新的信号是,这一次是一线城市在领跌,降得最多。这也和一线放松后,购买力并没有上来,一线持仓观望的卖家逐渐丧失希望有关。
还有一个原因是从下跌逻辑看,是三四线先跌,弱二线跟随,然后是强二线、一线跟跌。
在跌到底部后,三四线会最先止跌,转入无限期底部横盘;二线跌幅放缓,而一线转而成为下跌主力军。
只有等一线也跌到位之后,市场才真正可能触底,然后底部震荡,城市开始行情分化。
10%有原动力的城市会震荡回暖,90%丧失原动力的城市永归沉寂。这就是国内楼市的最终结局。
楼市如此,从8月的宏观经济数据看,堪称全面走弱。
这是整体的数据走势,为了平台安全,我们不具体解释了,但大家应该都能看出整体的下行趋势。
但基本面如此之下,最近对大A的走势争论开始越来越乱,又到了多空对战的时刻。
一边是,这一次的行情和经济基本面没有多大关系,是纯靠货币堆起来的。
经济基本面如此之差,就算有行情也是水牛,没有基础支撑,终归要打回原形。
另一边则是,行情是可以暂时脱离基本面的,行情先行,通过赚钱效用先把动物精神激发出来,然后预期和信心拉起后,在反作用于修复基本面。
两者说的都道理,我们这里就不参于辨证,而是通过数据来陈述一些事实。
首先,这一次行情其背后的核心动力,是两个:
第一,
2009年,M2总量61万亿;
2019年,M2总量198万亿;
2025年6月,M2总量是330亿;
2010-2019,10年增长137万亿。
2020-2025,5年半增长了132万亿。
2019年,居民储蓄82万亿
2025年7月,居民储蓄162万亿
5年半,多存了80万亿
虽然大家都觉得没钱,但资金却在不断的变多,这个巨大的资金量需要一个出口。
低利率之下的资产荒。
经济下行周期,低利率已经是长期宏观趋势,这导致了储蓄、国债、理财等等几乎全系金融类资产,在低息之下收益基本全面萎缩,基本都到了2%收益以下。
这个时候,银行股的股息率在上半年能普遍做到7%以上,所以大家的普遍操作就是将银行股作为存款替代品配置。
港股市场银行的股息率则更高,普遍都在9%或10%,所以今年上半年港股流入了1万亿,史上最高。
所以,现在的整体氛围就是,因为所有行业都不好,于是风险最大的反而成了收益最好的资产。
也就是大家对高风险高收益的接受度越来越高了。
从另一个角度看,居民增收的工具箱里,也确实没有什么更好的方案了。
我们是间接融资市场,所以不可能像欧美国家那样直接给民众发钱;我们也做不到进行全民财富大转移的分配制度改革。
最后一个问题,千万不要小看国家队的造势。
除了这些之外,最重要的其实是那些具有象征性人物的新动态。
10年前,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的时候,是中国资产在全球最火、最受追捧的时候,它代表的是全新的竞争力和全新的创造力。
2020年后马云沉寂了,接着中国科技公司整体市值折损了1万亿美金。
如今,5年后,又回来了,并且宣称让科技公司再次伟大。
也许,这就是希望大家看到的吧!
但说一千道一万,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,回到实际层面,我们该怎么办?不能只看热闹,还得想办法应对。
比如说,我们手里的房子,是该忍痛卖房及时止损,还是继续持有等待寒冬过去?如果卖有什么办法能快速卖掉又能降幅不多?有没有卖房秘籍?
最近中小银行又开始降存款利息了,这一下连最后一点高息也没了?股市是涨了,但是真的该买吗?我最近影响最深的一句话是,大A都是乌合之众,只要你能控制自己,遍地都是赚钱的机会。看的我想骂人。
可以说,这一刻,真是到了一个思想最混乱专业炒股配资平台,投资逻辑最混乱的时刻了。
发布于:北京市富明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